表面处理对粘接效果影响必要性研究

发布时间:2023-06-20
分享到:
研究目的

通过胶黏剂粘接基础理论,分析界面环境在粘接过程中影响因素;经过 实验论证,验证表面处理在电子制造点胶制程中的作用及目的。

研究目的

通过胶黏剂粘接基础理论,分析界面环境在粘接过程中影响因素;经过 实验论证,验证表面处理在电子制造点胶制程中的作用及目的。

粘接基理

粘接:是不同材料界面间接触后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影响素:被粘物与粘料的界面张力、表面自由能、官能基团性质、界面间反应 等都影响胶接

粘接理依据

吸附理论: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粘接体系的分子作用力,即范德化引力和氢键力。

化学键形成理论: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之间除相互作用力外,有时还有化学键产生

弱界层论:当液体胶粘剂不能很好浸润被粘体表面时,空气泡留在空隙中而形 成弱区。

扩散理论:两种聚合物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,当它们相互紧密接触时,由于 分子的布朗运动或链段的摆产生相互扩散现象

理论:当胶粘剂和被粘物体系是


一种电子的接受体-供给体的组合形式时, 电子会从供给体(如金属)转移到接受体(如聚合物),在界面区两侧形成了  双电层,从而产生了静电引力。

机械作用力理论:从物理化学观点看,机械作用并不是产生粘接力的因素,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种方法。

影响胶粘剂粘接强度的物理因素

表面粗糙度:当胶粘剂良好地浸润被粘材料表面时(接触角θ<90° ),表面的 粗糙化有利于提高胶粘剂液体对表面的浸润程度,增加胶粘剂与被粘材料的接 触点密度,从而有利于提高粘接强度。

表面处理:粘接前的表面处理是粘接成功的关键,其目的是能获得牢固耐久的接 头。由于被粘材料存在氧化层(如锈蚀)、镀铬层、磷化层、脱模剂等形成的“弱边界层”,被粘物的表面处理将影响粘接强度。

 渗透:受环境气氛的作用,常常被渗进一些其他低分子物。  ,对于多孔性被粘物, 低分子物还可以从被粘物的空隙、毛细管或裂缝中渗透到被粘物中,进而侵入到   界面上,使接头出现缺陷乃至破坏。

 

影响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化学因素

极性:胶粘剂和被粘体分子的极性影响着粘接强度,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分子极 性的增加就一定会提高粘接强度。  改变界面区表面的极性对胶黏剂界面粘接影 响很大。

基材分析

聚酰亚胺(PI )

含有酰亚胺基链节的芳杂环高分子化合物。

物理性能:表面平整 ,收缩率小,耐油、耐酸和耐有机溶剂

化学性能 :典型的离型分子结构,属于非极性材料,表面能比较低。

 



粘接影响因素

 

表面污染物及疏松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表面能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接触表面积

 

粘接强度保障要素

影响因素工艺对策控制方法及标准
表面污染物及疏松层
表面能
表面处理达因值检测 :>32
接触表面积点胶结构及胶量/
胶水固化程度匹配固化参数参考TDS


表面处理的作用及效果

表面能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材料附着力

达因笔实测等离子表面处理后的附着力

实验设计:

1、达因笔涂覆与基材表面,测试墨水积聚一处(表示固体表面能低于墨水 表面能)

2、对基材进行表面等离子处理。

3、达因笔涂抹等离子处理过区域与第一步区域进行对比;

4、得出结论

接触角测量法论证表面处理

实验设计:

1、实验基材滴纯水,测量液体接触角。

2、对基材进行表面等离子处理。

3、对处理过基材表面滴等量纯水;测量液体接触角

4、对比实验测试结论



处理前接触角数据:43.707  49.208  48.357  46.122  40.49

处理后接触角数据:15.105  14.624  17.987  14.061  14.834



总结结论

FPC 在电子制造领域使用越来越普遍 ,FPC的前制程工艺环节较多;后段SMT 制程点胶工艺会受到前制程复杂工艺对界面造成不同的影响因素,导致 粘接以及后期持续粘接力寿命维持的影响较大;因此点胶前对界面进行表面  处理,降低界面存在的变量,是粘接实现的有效保障。FPC 等离子处理可以实现:残胶及有机污染物/氧化物清除,基材表面粗糙化 处理,碳化物清除,微孔处理等隐患消除,提供更可靠的粘接界面。

论:表面处理在点胶制程前段虽然不是点胶效果实现的必要手段;如果 制造过程中采用前处理,可以有效地提高粘接界面的一致性,对粘接后的 性能提供一致性粘接品质的保障,也是提高品质良率以及后期粘接可靠性 的有效措施。